復合材料常用的力學性能指標有哪些?
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指標與其 “多相、各向異性” 的結構特性密切相關,需針對性評估其承載、變形、斷裂等核心能力;而力學測試則需結合材料特性(如纖維方向、基體類型)和應用場景(如航空、建筑)選擇標準方法,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工程適用性。
一、復合材料常用的力學性能指標
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指標通常分為基本性能、剛度性能、強度性能和疲勞/斷裂性能。
1、基本性能
- 纖維體積含量(Fiber Volume Fraction, Vf): 纖維在復合材料總體積中所占的比例。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參數,直接決定材料的剛度和強度。
- 孔隙率(Porosity): 材料內部孔隙的體積含量。孔隙是缺陷的主要來源,會顯著降低材料的力學性能,尤其是層間性能。
2、剛度性能(描述材料抵抗變形能力的指標)
- 彈性模量(Elastic Modulus):
- 縱向模量(E1): 沿纖維方向的拉伸/壓縮模量。主要由高性能纖維(如碳纖維、玻璃纖維)決定,非常高。
- 橫向模量(E2): 垂直于纖維方向的拉伸/壓縮模量。主要由基體(如環氧樹脂)決定,相對較低。
- 面內剪切模量(G12): 描述材料抵抗面內剪切變形的能力。由纖維和基體共同作用。
- 泊松比(Poisson‘s Ratio, ν12): 沿纖維方向拉伸時,橫向收縮應變與縱向伸長應變的比值。反映了材料的橫向變形特性。
3、強度性能(描述材料抵抗破壞能力的指標)
- 拉伸強度(Tensile Strength):
- 縱向拉伸強度(X?): 沿纖維方向的抗拉強度。非常高,是復合材料優勢的體現。
- 橫向拉伸強度(Y?): 垂直于纖維方向的抗拉強度。較低,主要由較弱的樹脂基體決定。
- 壓縮強度(Compressive Strength):
- 縱向壓縮強度(Xc): 沿纖維方向的抗壓強度。通常低于拉伸強度,對纖維的屈曲非常敏感。
- 橫向壓縮強度(Yc): 垂直于纖維方向的抗壓強度。
- 彎曲強度(Flexural Strength): 材料抵抗彎曲斷裂的能力。是拉伸和壓縮性能的綜合體現,是常用的質量控制指標。
- 面內剪切強度(In-plane Shear Strength, S): 材料在面內剪切應力下發生破壞的最大應力。
- 層間剪切強度(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, ILSS): 評價層合板層與層之間粘結強度的重要指標。對基體性能和界面性能非常敏感。
4、疲勞與斷裂性能
- 疲勞壽命(Fatigue Life): 在循環載荷下,材料直到破壞所經歷的循環次數。復合材料通常具有比金屬更好的疲勞性能。
- 斷裂韌性(Fracture Toughness):
- 層間斷裂韌性(GIC, GIIC): 分別衡量材料抵抗I型(張開型)和II型(滑開型)層間裂紋擴展的能力。是評價復合材料抗分層能力的關鍵參數
如何選擇合適的測試設備
1、明確測試需求:首先要清楚測試的目的和預期目標,確定需要測試的參數,如電壓、電流、頻率、扭矩、位移等,同時評估測試的環境條件,如溫度、濕度、電磁干擾等,選擇能在特定環境下穩定工作的儀器。
2、考慮技術參數:根據測試需求,關注儀器的精度、分辨率、靈敏度、帶寬、采樣率、量程等關鍵技術參數,確保儀器能夠準確測量所需參數。例如,扭矩傳感器精度需達 ±0.5% FS,量程覆蓋 50N?m 至 10kN?m,適配從轉向管柱到驅動橋的測試需求。
3、關注擴展性和兼容性:考慮儀器的軟件和硬件升級能力、模塊化設計以及遠程控制與診斷功能,以滿足未來可能出現的新需求。同時,要確保儀器的接口類型、數據格式與現有系統兼容,便于與其他設備和軟件集成。
北京沃華慧通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的產品覆蓋多個領域,包括可靠性測試、力學測試、智能檢測等,主要設備如下:
1、力學測試設備:用于材料的拉伸、壓縮、彎曲等力學性能測試,支持高精度數據采集和分析。
2、可靠性測試設備:模擬產品在不同角度和高度下的跌落情況,評估其抗沖擊性能。
3、機器人集成解決方案:包括手機自動上下料機器人、物料巡檢機器人等,提升產線自動化水平。
